三地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

光孝寺

时间: 2023-12-27 11:33 来源: 广东省文物局
【字体:

    光孝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109号。据《光孝寺志》记载,寺址初为西汉第五代南越王赵建德王府。三国时,吴骑都尉虞翻谪居此讲学,后虞翻家人施宅为寺,名制止寺。南朝梁武帝普通元年(520),我国禅宗初祖达摩泛海至广州,驻寺弘法。唐仪凤元年(676),禅宗六祖惠能在此削发受戒,开创佛教禅宗南派。其后该寺多次易名,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称报恩广孝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始定名“报恩光孝禅寺”,简称光孝寺,沿用至今。该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瘗发塔。其西有大悲幢、鼓楼、睡佛殿、西铁塔等,其东有达摩古迹洗钵泉、钟楼、伽蓝殿、祖堂(六祖殿)、东铁塔等。其中重要的寺庙建筑有大雄宝殿、瘗发塔、东西铁塔。  大雄宝殿为东晋隆安五年昙摩耶舍始建,现存建筑保留有宋代风格。坐北朝南。面阔七间35.36米,进深六间24.8米共二十三檩。重檐歇山顶,屋面坡度平缓,有举折,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黄琉璃瓦面。灰塑龙船脊,脊正中施葫芦,两端施鱼龙吻脊,较多地保留了南宋建筑的风格。瘗发塔建于唐仪凤元年(676),是为纪念惠能大师出家剃度而建,据说是惠能削发受戒后埋藏头发之地。该塔是以石为基础、砖灰沙为结构的仿楼阁式砖塔,八角七层,高7.8米,每层有佛龛,嵌有泥塑佛像。东西铁塔是南汉后主刘鋹在大宝年间捐铸。西铁塔是南汉大宝六年(963)所铸。莲花底座之上原有7层方形的塔身,加上塔顶共9层,全高6.5米。七层四面共有1000尊浮雕佛像,清顺治六年(1649)部分毁于炮火,现仅存底座以上3层。东铁塔于南汉大宝十年(967)由内侍监李托奉敕监铸。与西铁塔相仿,莲花底座铸有精美的二龙戏珠纹饰,东西铁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铁塔。  广州光孝寺是羊城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刹。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