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冯平山楼外部(法定古迹)
普通话:
粤 语:
冯平山是香港著名企业家及东亚银行创始人之一,素来热心华文教育。他于1924年起捐助香港大学,在1929年,他捐赠大学港币十万元,以兴建一所中文图书馆。冯平山后来再捐款资助购置图书馆的文具、电灯、风扇、家具及书架等。图书馆于1931年动工兴建,并命名冯平山图书馆,以纪念他的慷慨捐赠。图书馆于1934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
可惜冯平山于1931年去世,未能亲眼目睹他捐资的中文图书馆落成。他的儿子冯秉华在图书馆落成时讲述父亲对图书馆的冀望:「先父捐建此馆之目的有二:一以使香港大学成为南中国搜藏与保存中国古籍之主要重心,一以鼓励华人研究祖国语言及历史风俗习惯。先父对香港大学成为南中国学术中心深具信念,且深信此中文图书馆必能填补本港教育制度之重要空隙,使东西文化制度能沟通研究。」
冯平山图书馆的创建显示了中文教育及香港大学中文学院的长足发展,不久后成功吸纳学者许地山教授于1935年出任中文系系主任,他加入香港大学前曾任北平燕京大学教授、国立北京大学及国立清华大学讲师。
抗日战争初期,为免珍贵的书籍善本遭劫,内地文人设法将书籍装箱远运,冯平山图书馆便成为当时的中转站或暂托所。香港大学中文系系主任许地山教授和冯平山图书馆馆长陈君葆,竭力协助暂存书籍。许、陈二人作为中间人,几年内以香港大学图书馆名义,收取暂存数万册来自内地的珍本古籍,为保存中华文化典籍作出重要贡献。1942年,陈君葆目睹图书馆内过百箱典籍被日军劫走,故在战后努力追寻典籍下落,发现这批典籍收藏于日本帝国图书馆。及后在陈君葆及多方的努力下,这批珍贵藏书终于得以归还我国。
开放时间:
星期二至六 上午9时30分至下午6时
星期日 下午1时至6时
(逢星期一、公众及大学假期休馆)
星期一至六上午8时前及下午6时30分后、星期日或公众假期无须预约。除上述时间外,游客须提前最少14天在香港大学网上登记平台预约参观。
详情请浏览香港大学「游客登记及须知」: https://www.hku.hk/visitors/c_visiting-hku.html及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网站https://umag.hku.hk/tc/visit/
地址:香港薄扶林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查询电话:(852) 2241 5500
查询热线:(852) 3917 2882
香港大学冯平山楼,摄于2022年。
冯平山图书馆,摄于1930年代。
冯平山(坐)与儿子冯秉芬(左)及冯秉华(右)合
战时竭力保存国家珍本古籍的陈君葆,背景是损毁严重的香港大学本部大楼,摄于1945年或之后。
点击浏览更多资讯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