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大湾区教育文物主题游径 >澳门

原同善堂义学旧址(庇山耶街/炉石塘55号)

来源: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 时间: 2024-10-22 14:45
【字体:

  普通话:
  粤  语:

  澳门同善堂创办于1892年,是澳门历史悠久的综合慈善机构之一。当时港澳华人绅商有感澳门社会对于华人的慈善服务相对缺乏,决定组织社会各界倡建同善堂,以开展慈善救济工作,提供赠医施药、扶危济贫、社会教化等服务。
  同善堂早期堂址设在议事亭前地,后因政府征地于1924年搬迁至庇山耶街55号现址。大楼在百年岁月中,承担着多个服务功能,充分体现同善堂的慈善文化。地面层大堂过去曾用作赠医施药、助贫施济等用途。而二楼则为同善堂管理组织—值理会进行会议的场所。
  大楼三楼曾是同善堂开展免费教育的空间。1924年大楼落成之初同善堂随即开办“同善堂贫民义学校”,为贫家子弟提供学习机会,初时义学为传统书塾形式,聘请清末秀才教授尺牍、三字经等,创校时收男生数十名,及至1936年增收女生。翌年学校改为一般小学制度,开办初小课程。1949年增办夜小学。1968年同善堂小学新校舍于堂址对面(庇山耶街64号)落成使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1991年,学校更扩展至中学,逐步发展至幼儿园、小学、中学及成人教育的全面现代化教育体系。同善堂在成立之初已经把免费教育视为其重要的任务,同善堂义学的建立为澳门华人慈善团体兴办教育的楷模,见证了澳门教育发展中由传统书塾演变为近代学校的过程。
  2012年,为庆祝同善堂成立120周年及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同善堂逾百年的慈善历程,同善堂值理会决议改造前座大堂及三楼作同善堂历史档案陈列馆,免费开放供游客参观。

    地址:庇山耶街55号(现已作为同善堂历史档案陈列馆,对外开放)

1950年代上课情形(相片由同善堂提供)

1996年值理在大楼内参与派发应节礼品(相片由同善堂提供)

同善堂历史档案陈列馆三楼展示的孔子神龛(相片由同善堂提供)

同善堂历史档案陈列馆三楼文物展示厅(相片由同善堂提供)

大楼连接后座的天井空间(相片由同善堂提供)

同善堂历史档案陈列馆大堂展区(相片由同善堂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