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大湾区教育文物主题游径 >澳门

原上架行子弟学校旧址(上架行会馆)

来源: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 时间: 2024-10-24 15:13
【字体:

  普通话:
  粤  语:

  上架行会馆位于庇山耶街,是澳门最早成立的行会之一,创建于1840年。澳门传统建筑业分为上架-由顶而下,即建筑业;下架-由下而上,即造船业;中架-以轴而行,即运输业。所谓上架行,俗称三行,即做木行、搭棚行、及打石行(或油漆行)的统称。
  自葡人入居澳门,华人子弟的教育主要由民间团体承担。他们办学为华人子弟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直到20世纪,澳门各行业工会创办了多所专为行内从业人员子女而设的学校,包括锤铁、造船、泥水、鲜鱼、猪腊等,而上架木艺工会亦开办了服务上架行从业人员子弟的学校。
  上架行子弟学校于1948年开始招生,上课地点就在上架行会馆内。学校于晚间授课,学习内容包括国文、尺牍、常识、算术、珠算等,后转为日校。因地方所限,最高升至四年级。每班学生不多,约二三十人,全校也总共百多人。学校学生多数是从事木工行业人员的子女或朋友推荐的,并不采取招生制度。该校办学至1960年。
  这类由行业社团所发起的华人义学对于澳门的中文教育及平民教育的普及起到积极的作用。部份学校经过多年发展,逐渐成为澳门非高等教育中的主流。由于其生源的针对性,这些学校发展出办学自主的传统,体现了澳门教育的特殊与多元性。

    地址:庇山耶街39至41号之间(鲁班先师木工艺陈列馆位于上架行会馆内。对外开放,逢星期三休息)

子弟学校学生庆祝六一儿童节,1950年(图片来源:上架行会馆图志)

劳工学校第二分教处由上架行子弟学校转成(图片来源:上架行会馆图志)

上架行会馆图志

正立面

正立面

内部

内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