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崇义学校旧址(大三巴街35号)
普通话:
粤 语:
何族崇义堂联谊会大楼位于大三巴街35号。据资料显示,该地段早于1885年已兴建建筑。20世纪初该楼为葡人所开办的“中国俱乐部”。大楼建筑具有新摩尔风格特征,正立面开有7个马蹄状拱券外廊。建筑楼高两层,早期前院正中有一条楼梯直达二楼。外墙立面以黄色粉刷及白色线脚,配有伊斯兰风格的几何图案装饰细节。
为团结澳门的何氏宗亲,“侨澳何族崇义堂”于1933年成立,并于1947年易名为“何族崇义堂联谊会”。1955年,该会购入大三巴街35号整座物业用于兴学及作为会址,“崇义学校”在理事长兼首任校长何贤先生的支持下创立。随着学生人数日增,该校于新胜街开设了分校,亦购置了会址毗邻的恋爱巷13号作为校舍,昔日会址前院作为学校的操场。崇义学校除日校为学童提供小学教育外,更设办免费夜学。该校于1970-71学年结束后停办,其后校址于日间借予广大中学、晚上则由商训夜中学使用,至2002年两校迁出,后又作为圣玫瑰中学部份校舍至2010年。
20世纪50年代,澳门经济萧条,居民失业导致失学儿童人数随之大增。面对严峻的失学情况,不少爱国团体、同业工会及氏族宗亲会投入办学,崇义学校便是由氏族宗亲会兴学的范例。这些学校具有义学或半义学性质,为澳门社会的稳定和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与努力。
澳门文化局于2010年曾对该堂及恋爱巷13号进行修复,陆续发现不同时期的考古遗存,包括数段夯土墙体及石墙遗迹。
地址:大三巴街35号(不对外开放)
崇义学校大三巴街正校(图片来源:澳门何族崇义堂联谊会银禧特刊)
恋爱巷之校舍(图片来源:澳门何族崇义堂联谊会银禧特刊)
考古遗存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