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名录>景点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文旅服务 >旅游名录 >景点

澳门教堂

时间: 2023-10-31 15:58 来源:
【字体:

  葡萄牙人四百多年前抵达澳门后,带来西方的天主教信仰文化,兴建不少天主教堂及修道院,其中最著名的圣保禄教堂及学院,更成为欧洲宣教士来华传教的基地。时至今天,澳门以天主教堂区划分,澳门的天主教教堂随处可见,每座教堂的设计皆富有独特风格,装潢瑰丽雅致,而且各自蕴藏历史故事,到访不同的教堂可让您更了解澳门的天主教文化和历史。
  1、圣老楞佐教堂
  创建于16世纪中叶,是澳门三大古教堂之一。目前的规模形成于1846年。华人称之为“风顺堂”,有祈求“风调雨顺”之意。教堂所在的地区昔日是高尚住宅区,所以教堂建筑也显得美仑美奂,教堂外观的特征是在欧洲古典式的基础上带有巴洛克风格。
  2、圣若瑟修院大楼及圣堂
  圣若瑟修院于1728年由耶稣会士创办,在二百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修院培养了许多中国和东南亚各地的教会人才,被老一辈的澳门人称为澳门天主教的“少林寺”。与修院毗连的圣若瑟修院圣堂于1758年落成,本地人称它为“三巴仔”,具有巴洛克建筑风格特色。
  3、主教山小堂
  主教山小堂又称海崖圣母小堂,1622年建于炮台旁,殿堂简朴,山径迂回;1892年附近古堡拆除后,圣母堂得以扩大,逐步发展成今天宏伟之规模。钟楼高耸入云,十分庄严肃穆,配以花径草丛,古树浓荫,建筑端丽,环境优美,游人甚众。圣母堂前筑有高台,置有一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圣母像,圣母双手合拾,貌甚慈祥,面临大海。其下有一路德圣母岩洞,循左右环抱之石阶而下,可达洞前。洞内岩石嶙峋,中开拱门,内立圣母像,象征古时圣母在法国路德城内,当众显灵的情景。其间正置祭坛,洞前有铁栅围绕,地上设有多排低矮长凳,供人跪拜、忏悔。
  路德圣母岩洞前,空阶上有一块刻有葡文的古铜墓碑,是二十世纪初天主教澳门主教埋骨之处。1918年2月18日,约翰鲍连那主教逝世,寄葬于此。

  4、路环圣方济各圣堂
  建于1928年,这座小教堂的建筑形式类似澳门一般教堂的巴洛克式建筑。教堂的外墙为白色,椭圆形窗户及一座钟楼,教堂前有一座纪念碑,以纪念当地1910年战胜海盗一役。教堂内本有一银色骨箱,自1978年起移入,箱内盛载着圣方济各的手骸圣镯,现时已被送到圣若瑟修院收藏。圣方济各在四百多年前跟随传教士自日本到达中国南部沿海,1552年于澳门附近的一个小岛逝世。此外,原本存在教堂内并存有1835年大三巴圣堂火灾所遗下59位日本籍及14位越南籍死者的圣镯,就被移到大三巴牌坊后的天主教艺术博物馆内。
  5、圣奥斯定教堂
  由西班牙奥斯定会修士于1591年创建。教堂最初的建筑非常简陋,教士们便用蒲葵叶覆盖屋顶来遮挡风雨;每当大风吹来,蒲葵叶便随风飞扬,华人远远望去,觉得这情景像龙须竖起,就称教堂作“龙须庙”。
  6、圣弥额尔小堂
  圣弥额尔小堂位于环境幽静的西洋坟场内,这幢小教堂建于1875年,1898年重修,是目前本澳保存得最好的古老建筑物之一,其内部漆上绿色及白色,教堂的窗户均装有滤色玻璃。
  7、嘉模圣母堂
  位于氹仔嘉模前地的嘉模圣母堂,建于1885年,曾于1985年重修,是氹仔唯一的天主教堂。面临大海,风景优美。教堂建有公园,种有植物,并设有石亭、石凳,供人休憩,是人们游乐歇息的理想场地。
  8、大堂(主教座堂)
  该堂大约于1622年以三合土建造。主祭坛空间深远,设计简单,仅仅以彩色玻璃窗为背景,因为祭坛下面掩埋着16和17世纪的主教和圣徒遗骨,为教堂带来无限的荣光。
  9、花地玛圣母堂
  花地玛圣母堂于1929年兴建,1967年重建,服务澳门北部台山区居民。位于一处幽静的院落中,教堂设计富现代感。广阔的教堂前有宽敞的梯级,教堂内的红砖墙上有一木制的十字架。
  10、玫瑰堂
  由圣多明我会(道明会)创建于1587年,是该会在中国的第一所教堂。教堂初时用木板搭建,华人称之为“板樟庙”。又因教堂供奉玫瑰圣母,故又称“玫瑰堂”。整座教堂建筑富丽堂皇,其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祭坛更是典雅精致。教堂旁的“圣物宝库”收藏了三百多件澳门天主教珍贵文物。
  11、九澳七苦圣母小堂
  路环九澳七苦圣母小堂建于1966年,为九澳居民,包括治疗麻疯病人的家庭及附近居民而兴建。教堂的北门上有一幅壮观的青铜色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画像,是由一位意大利雕刻家为九澳居民创作的。
  12、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天主之母教堂(即圣保禄教堂)正面前壁的遗址。圣保禄教堂附属于圣保禄学院。该学院于1594年成立,1762年结束,是远东地区第一所西式大学。1835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圣保禄学院及其附属的教堂,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阶。自此,这便成为世界闻名的圣保禄教堂遗址。本地人因教堂前壁形似中国传统牌坊,将之称为大三巴牌坊。这座中西合璧的石壁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是独一无二的。
  13、马礼逊教堂
  马礼逊教堂位于与东方基金会新会址相连的墓园内。这座基督教礼拜堂,建于1821年,曾于1922年重修。教堂的窗门为拱形设计,别具匠心,教堂门前亮有别致的小圆灯,周遭环境清幽脱俗。在这座本澳最古老的基督教传道所内,只置有十张长椅,教堂顶部保持着年代久远的屋梁,屋椽与两把长吊扇,十分别致有趣。
  14、圣安多尼教堂
  暂停开放
  约建于1558至1560年间,是澳门三大古老教堂之一。澳门早期的教堂大多经历烈火洗礼,圣安多尼堂也不例外,今天我们看到的教堂是1930年重修后的规模。葡人婚礼多在此举行,华人因此将之称为“花王堂”。
  15、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
  东望洋炮台(修筑于1622年)位于澳门半岛最高峰东望洋山之巅,俯瞰整个半岛,炮台上建有一灯塔及小教堂。东望洋灯塔(建于1864年)是中国海岸第一座现代灯塔,其所在地面位置之座标值亦为澳门于世界地图上之地理定位。灯塔侧的小教堂名为圣母雪地殿(建于1622年),教堂内的拱顶和墙身绘有彩色壁画,其绘画技巧融合中西艺术,是本地众多教堂中独一无二的。
  16、望厦圣方济各小堂
  建于1907年,1938年重建,这座规模小但具有吸引力的教堂位置很接近望厦山,邻近建有一所老人之家。教堂内部环境简单而宁静,设有一座黑色大理石祭坛,高耸的窗户沿墙而建;教堂外围则是舒适的庭院。
  17、望德圣母堂
  望德圣母堂又称圣拉匝禄堂,是澳门最早的一间华人教堂,在大堂前地的主教座堂建立以前,曾是澳门主教的座堂,为澳门教区成立后第一座主教座堂。每逢新任主教到澳就职,必先到望德堂领取法杖,以行使其权责。因此,望德堂在澳门天主教人士中享有崇高之地位。由于昔日在教堂后侧曾设有麻疯院,故有人将教堂称作疯堂庙。1576年1月,罗马教皇额我略十三世宣布将澳门升为天主教教区,望德堂成为首座主教座堂,后来发觉主教座堂不宜设于痳疯院附近,遂另建大堂作主教座堂。
  今天之望德堂,为1885年重建之时奠定之规模,圣堂门前的石米批荡是1957年重新修葺时所铺上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