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活动 - 演出资讯
出处: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作者:佚名发表日期:2018-03-04 23:47:30 字体:【

全日工作坊

30.04.2018(一)14:00-20:00

(首三节于会议室举行)
伊利沙伯体育馆表演场

$100

马拉松音乐会 ( 日间 )

01.05.2018(二)15:00-18:15
伊利沙伯体育馆表演场

$400, $300, $220, $120

马拉松音乐会 ( 晚间 )

01.05.2018(二)19:15-22:00
伊利沙伯体育馆表演场
 
$450, $350, $260, $160

  201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宣布4月30日为「国际爵士乐日」,藉此增进国际社会对爵士乐的认识,让各地民众了解其重大价值。爵士乐更获教科文组织誉为「推广和平、团结以及增强各国人民对话与合作的一股力量」。

  爵士乐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的音乐,有人比喩它为西方古典音乐与非洲音乐的混血儿。至上世纪中后期,爵士乐已经历了爆炸性的演化。一方面,爵士音乐家承袭当时的传统,并赋予自己的艺术诠译,拓展了相当多的音乐种类,例如摇摆(Swing)、新奥尔良爵士乐(New Orleans Jazz)、咆勃爵士乐(Bebop)、硬式咆勃爵士乐(Hard Bop)、酷派爵士乐(Cool Jazz)等等。另一方面,亦有爵士乐音乐家喜欢吸收其它音乐文化的养分,孕育出充满巴西风情的巴萨诺瓦(Bossa Nova)、混入了拉丁音乐的拉丁爵士乐(Latin Jazz)等等,亦有音乐家用爵士乐手法诠释古典音乐。尽管爵士音乐家不太喜欢被贴上卷标,人们还是配上不同的词汇,希望用有限的文字,捕捉这种音乐难以穷尽的底蕴,如作家兼爵士乐迷村上春树在《给我摇摆,其余免谈》中所言:「很多时候,灵魂是需要吸收各种超越言语及理论框架……的事物,并以此为养分成长。」不论是从自身的演化,还是藉由跨文化的结合来看,爵士乐的可能性都是令人期待的。爵士音乐的自由,就是在这宽阔的艺术形态中,找到自己内心忠实的形态去呈现心象。

  为响应「国际爵士乐日」,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请来多位重量级国际及本地爵士音乐家主持一连串工作坊,并举行本港少见的大型马拉松式爵士乐音乐会。观众可于一天内欣赏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演绎方法的爵士乐,包括主流爵士乐(Mainstream Jazz)、当代爵士乐(Contemporary Jazz)、糅合放克(Funk)与非洲节奏风格的爵士乐、独特的爵士口琴三重奏等。每节音乐会都有外地和本地的乐手同台演出,高手过招,即兴演奏,势必迸发出无限火花!同场还设有多个摊位,参加者更可以于签名区与乐手作近距离接触。不论你是热情不减的资深乐迷,还是刚刚入门的新手听众,这项国际盛事都不容错过!

浏览次数:
分享文章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